教皇本笃十六世 2008 年 4 月 9 日在圣彼得广场举行的大礼拜中就圣本笃的形象发表的教义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今天,我想谈谈圣本笃,他是西方修道主义的创始人,也是我的教宗守护神。圣格里高利大帝在谈到圣本笃时写道:"不仅这位天主之人的无数奇迹闻名于世,而且他的教诲也熠熠生辉"(Dial. II, 36)。这位伟大的教皇是在 592 年写下这些话的;50 年前,这位圣修道士刚刚去世,但他仍然活在人们的记忆中,尤其是活在他所创建的蓬勃发展的修道会中。
努尔西亚的圣本笃的生活和工作对欧洲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有关圣本笃生平的最重要资料是《圣格里高利大帝对话录》第二卷。这不是一本古典意义上的传记。根据当时的思想,他想以一个具体的人--圣本笃--为例,来解释任何人只要向上帝臣服,就能达到沉思的高峰。因此,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类生活的典范,即攀登完美顶峰的过程。在这本对话录中,圣格里高利大帝还讲述了圣人所行的许多神迹,在这里,他也不是简单地叙述一些了不起的事情,而是要说明上帝是如何以告诫、帮助和惩罚的方式介入人类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的。他想告诉人们,上帝并不是一个遥远的假设,它被置于世界的起源,而是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
"传记作者 "的这一观点也可以从他所处时代的大背景中得到解释:在 5 世纪和 6 世纪之间,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新民族的入侵和道德的沦丧,世界被一场可怕的价值观和制度危机所震撼。圣本笃是一颗 "闪亮的星星",格列高里希望在这种可怕的形势下,恰恰是在罗马这座城市,为人们指明 "历史黑夜 "的出路(参见若望-保罗二世,《Insegnamenti》,II/1,1979 年,第 1158 页)。事实上,圣人的工作,特别是他的教规,被证明是真正的精神酵母,改变了几个世纪的进程,远远超出了他的祖国和他所处时代的边界,也改变了欧洲的面貌,在罗马帝国建立的政治统一衰落之后,带来了新的精神和文化统一,即欧洲大陆各族人民共享的基督教信仰。我们称之为 "欧洲 "的现实正是这样形成的。
圣本笃的出生日期约为 480 年。根据圣格雷戈里的说法,他来自 "努尔西亚省"--努尔西亚地区。他富有的父母将他送到罗马求学。然而,他并没有在永恒之城久留。格里高利给出了完全可信的解释:年轻的本尼迪克特对许多同学不道德的生活方式感到厌恶,不想重蹈他们的覆辙。他只想取悦上帝:"soli Deo placere desiderans"(《对话录 II》,序言 1)。因此,本笃在完成学业之前就离开了罗马,遁入罗马东面的孤山。他最初住在埃菲德村(今天的阿菲勒),并在那里加入了一个由修道士组成的 "宗教团体 "一段时间,之后他成为了附近苏比亚科的一名隐士。在那里,他在一个石窟中过了三年完全孤独的生活,从中世纪早期开始,这个石窟就成为了一座名为 "Sacro Speco "的本笃会修道院的 "心脏"。在苏比亚科与上帝独处的时光,是本笃的成熟期。在那里,他必须忍受并克服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三种基本诱惑:自我主张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诱惑、感官诱惑以及愤怒和报复的诱惑。本笃深信,只有战胜了这些诱惑,他才能以一种有益于满足他人需求的方式与他人交谈。一旦他的灵魂得到安宁,他就能够完全驾驭自我的本能,成为周围人的和平缔造者。直到那时,他才决定在苏比亚科附近的阿尼奥山谷创建第一座修道院。
529 年,他离开苏比亚科,前往蒙特卡西诺定居。有人将此举解释为躲避当地一位妒忌的教会成员的阴谋。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解释并不令人信服,因为后者的突然去世并没有促使本尼迪克特返回(《对话录二》第 8 节)。实际上,这个决定是他被迫做出的,因为他已经进入了内心成熟和修道经历的新阶段。根据格列高里大帝的说法,从遥远的阿尼奥河谷前往卡西奥山--一座主宰着周围广阔平原的小山,因此从远处就能看到--具有象征意义:隐居的修道院生活有其存在的理由,但修道院在教会和社会生活中也有其公共目的,它必须让人们看到信仰是一种生命力。当本笃于 547 年 3 月 21 日结束他的尘世生活时,他确实留下了他的教规和他所创建的本笃会家庭的遗产。
在《对话录》的第二卷中,格里高利阐述了圣本笃的一生是如何沉浸在祈祷的氛围中,这是他整个存在的支撑基础。没有祈祷,就没有对上帝的体验。然而,本尼迪克特的灵性并不是一种超脱于现实之外的内在性。在他所处时代的动荡和混乱中,他生活在上帝的注视之下,因此从未忽略日常生活的职责和人们的具体需求。通过看到上帝,他理解了人的现实和他的使命。他在《修院规程》中将修院生活定义为 "侍奉上主的学校"(《序言》第 45 条),并要求修士们 "没有什么比神事(即 Officium Divinum [圣事]和时辰礼仪)更重要"(43:3)。然而,他强调祈祷首先是倾听(序言 9-11),然后必须转化为具体行动。他说:"在说了这些话之后,上主希望我们每天用行动来回应他的神圣训诫"(箴言 35)。因此,修道士的生活成为行动与沉思之间富有成效的共生,"以便在一切事上荣耀天主"(57:9)。圣本笃弟子的首要和不可或缺的职责是在谦卑顺从的基督(5:13)所标示的道路上真诚地寻找天主(58:7),他的爱必须胜过一切(4:21;72:11)。在服从中,修士以爱为动力的信仰(5:2)征服了谦逊,《修士规》用了整整一章(7)来论述谦逊。这样,人就会越来越像基督,实现真正的自我,成为按照上帝的形象和样式创造的人。
弟子的服从必须与修道院长的智慧相匹配,他在修道院中 "代表基督的位置"(2:2;63:13)。他的形象在《修院规程》第二章中以灵性之美和苛刻的承诺为主要特征,可以看作是本笃的自画像,因为正如格里高利大帝所写的那样,"圣人的教导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Dial. II, 36)。修道士必须既是慈父又是严师(2:24),是真正的教育者。然而,他首先要效法好牧人的慈爱,"帮助多于统治"(64:8),"用生活多于言语使人看到一切善和圣洁","以身作则说明天主的指示"(2:12)。为了能够负责任地做出决定,住持还必须听取 "弟兄们的建议"(3:2),"因为上主常常启示年轻人什么是更好的"(3:3)。这一指示使一条写于近 15 个世纪前的规则变得出奇地现代!作为公众领袖的人,即使是在小范围内,也必须始终是一个懂得倾听并知道如何从所听到的中学习的人。
圣本笃将该规条定义为 "作为开端的简单规则"(73.8);但实际上,它不仅为修道士,也为所有在通往天主的道路上寻求指引的人提供了有用的指示。由于它的一致性、人性化以及对精神生活中重要和次要事物的冷静区分,它至今仍保持着启发性的力量。保禄六世于 1964 年 10 月 24 日宣布圣本笃为欧洲守护神,意在肯定圣人通过《圣训》塑造文明和欧洲文化的卓越功绩。今天,欧洲刚刚走出被两次世界大战和伟大意识形态的崩溃所深深伤害的世纪,而这些意识形态却以悲剧性的乌托邦自居,欧洲正在寻找自己的身份。要建立一个新的、持久的统一体,政治、经济和法律手段固然重要,但也必须唤起伦理和精神上的复兴,汲取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根源,否则欧洲就无法重建。正如教皇若望-保罗二世所言,这种乌托邦以各种方式在 20 世纪的欧洲造成了 "人类痛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倒退"(Insegnamenti, XIII/1, 1990 年,第 58 页)。今天,在我们寻求真正进步的过程中,也让我们聆听圣本笃的教规,它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这位伟大的修道士仍然是一位真正的大师,我们可以在他的学校里学习真正的人文主义生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