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蒙特本笃会修道院--修道院市场全景 © Thomas Sattler

修道院(也)如何成为经济引擎

修道院如何(也)成为经济引擎 

 

阿德蒙特本笃会修道院的业务蒸蒸日上,是该地区最重要的雇主之一。这些企业的起源以及阿德蒙特本笃会数百年来所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阿德蒙特本笃会修道院为进一步发展其业务运营进行了大量投资。这些投资也使阿德蒙特地区受益匪浅。本笃会修道院拥有约 500 名员工,是该地区最大的雇主之一。修道院早期的发展并不顺利。修道院成立于 1074 年,当时正值 "继承权之争"(Investiture Controversy)。这场国王与教皇之间的争论也对阿德蒙特新成立的本笃会修道院产生了巨大影响。创建者萨尔茨堡大主教格布哈特对教皇忠心耿耿,他的态度使阿德蒙特的本笃会成为敌对和暴力的目标。直到中世纪高、晚期,修道院才开始繁荣起来。

12 世纪,修道院从早年的困境中恢复过来,并在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帮助下成为一个精神中心,其魅力远远超出了该地区。到中世纪末期,修道院还发展成为施蒂里亚州领先的护理、科学、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由于阿德蒙特的修道士们懂得如何通过巧妙的经济管理来增加财产,修道院的经济发展也在此时起步。很快,本笃会修道院在卡林西亚、蒂罗尔、萨尔茨堡、巴伐利亚、上奥地利和下奥地利等地也获得了丰厚的捐赠,这使它能够为广泛的福利制度、艺术活动和高效率的缮写室提供资金。

阿德蒙特本笃会修道院--修道院市场全景 © Thomas Sattler

人口减少和强制处置

全盛时期过后,本笃会修道院在 16 世纪初进入了衰落期。与国内几乎所有的宗教机构一样,阿德蒙特修道院不得不为土耳其战争提供资金,并于 1529 年出售了四分之一的财产。几十年间,几乎所有位于施蒂里亚州以外的财产都被出售。宗教改革的后果更为严重。新思想导致修道院人口锐减,1581 年阿德蒙特修道院只剩下两名修道士。直到以教会政治为动机的反宗教改革才确保了修道院的继续存在。精力充沛的修道士被派往阿德蒙特,他们成功地重建了坚实的人事和经济基础,使修道院恢复了昔日的实力。

阿德蒙特修道院文法学校 - 外部照片 © Thomas Sattler

 

施蒂里亚州第二大教育中心

1644 年,随着一所文法学校的建立,本笃会修道院不仅在修道院历史上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且避免了濒临消亡的命运。虽然在 17 世纪 80 年代约瑟夫修道士风暴期间,政府已经决定关闭修道院,但本笃会修道院仍在继续运营。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对教育的坚定承诺。除了文法学校,阿德蒙的本笃会成员还在 1777 年创办了一所 "普通中学",并提供相关的学徒培训,还开办了一所哲学学校和神学研究课程。凭借这些广泛的课程,修道院已发展成为施蒂里亚州第二大教育中心,从而确保了修道院的持续存在。 

从 1804 年起,阿德蒙特的本笃会也对省会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接管格拉茨文法学校的教职长达数十年之久,有时甚至还在省会的大学里担任一些教职。 

成立第一批公司

19 世纪初,本笃会修道院虽然富丽堂皇,但经济状况却十分糟糕。这主要是由于法国战争对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事件产生了重大影响。庄园行政和运营结构的终结也给本笃会修道院带来了必须寻找新收入来源的挑战。毕竟,几个世纪以来,来自大自然的供给、劳动力和众多臣民的货币支付构成了修道院的经济基础,而这种经济基础最终随着 1848 年的革命而崩溃。经过一番努力,修道院的财政终于得以重组,其原因在于本笃会修道院自 17 世纪以来已经建立了第二大支柱产业:商业企业。矿业和铁器制造业是其中的佼佼者。当时,位于现在的斯洛文尼亚境内的庄园也在大力发展葡萄酒业。古老的记录显示,早在 17 世纪,一半的收入都来自这些地区。林业在当时仍处于次要地位。原因是,尽管本笃会修道院拥有大片森林,但它必须将大部分森林提供给君主用于生产木炭。 

 

从经济繁荣到金融崩溃

1840 年左右,本笃会修道院停止了采矿活动,同时也停止了所有其他领域的炼铁活动。位于特里本的锤磨机曾是整个施蒂里亚州最大的锤磨机,后来被改建成了一家金属板材厂。与此同时,以前被征用的森林也得以重新利用,使林业在 19 世纪末成为修道院经济的重要支柱。几十年后,阿德蒙特修道院又开辟了新天地,建造了第一座发电站,并于 1911 年为今天的 ENVESTA 供电公司奠基。 1921 年,中断了 100 年的修道院文法学校重新成立。仅两年后,一家锯木厂开业,多年后,STIA 和 Admonter 股份公司由此诞生。此时,本笃会修道院的经济蓬勃发展,甚至可以购买和修复艺术品。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年,修道院就损失了大笔资金,这些资金是它本着爱国精神投资于战争债券的。在 1930 年后的经济衰退中,这些钱本来是急需的。由 "黑色星期五 "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也在阿德蒙特显现出来:大量木材以倾销价格从苏联运到奥地利,导致国内林业崩溃。对于本笃会修道院来说,当时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几乎一夜之间就崩溃了。由于连续几次歉收,葡萄酒厂的收入也很少,因此无法稳定本笃会修道院的财政。为了继续支付工资和薪金,不得不贷款,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的税债。为了避免破产的威胁,1935 年,经验丰富的克雷姆斯明斯特经济主管博尼法兹-泽尔斯神父受托管理阿德蒙特本笃修道院。他不仅下令实施严格的节约计划,还出售了一些财产。在随后的几年里,格拉茨的阿德蒙特霍夫、格拉茨附近的圣马丁城堡、马尔堡附近的拉策霍夫、波尔斯塔尔山谷的泽林庄园以及一些较小的地产都被出售。然而,由于变卖所得仍不足以偿还堆积如山的债务,大量艺术品和珍贵书籍也被变卖。包括阿德蒙特圣母像在内的哥特式绘画和雕塑、70 多份中世纪手稿以及大量古老的印刷品要么被变为现金,要么被直接交给了税务部门。到 1937 年年底,翻修工程基本完工,经济形势的复苏使财务状况重新步入正轨。

 

征用和技术革命 然而,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灾难之后,纳粹政权于 1939 年对企业进行了征用。 所谓的 "受托管理 "由党卫军司令负责,理由是所谓的文职官员经济管理不善。尽管新的政治统治者在接管政权时已经找到了组织良好的经济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阿德蒙特的本笃会教徒发现他们的财产在纳粹时期基本没有变化,这让他们松了一口气,但事实证明归还财产是一个费力而漫长的过程。尽管起初困难重重,但新的开端还是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除了在牧业、教育和文化领域取得进步外,阿德蒙特的修道士们还实现了经济上的突破:本笃会搭上了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从而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林业经营方式。机械的使用意味着森林道路可以快速修建,木材采伐可以更安全、更高效地组织起来。此时,曾经大规模进行的谷物种植也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ENVESTA(当时仍称为E-Werk),它发展成为了一个不断壮大的产业。阿德蒙特的本笃会也因其专门种植大丽花和富贵竹的苗圃而闻名。

 

 

02 Envesta©StefanLeitner e1648799138800
返回概览